第26章 杨玉环之妃子无恨(十一)(3 / 4)
他们不能太急,要徐缓图之。
于是李亨没有揭发李林甫其余的罪状,而是传出话来,说李林甫因为闹出冀州饥荒才被处理,以往与他有交往的人,只要没牵扯进饥荒一案的,不会随便追究他们的责任。京城内外李林甫一系的官员全都松了口气。他们开始重新找大腿抱。明显太子得势,抱不着明皇大腿的人,就改抱太子的了。
李亨并没有全盘拒绝他们。除了确实违反过国家律法的人,他们之中也有一些人只是明哲保身才稍与李林甫来往,并不是罪大恶极的。但也不会看重他们。真正有才者,都被李林甫挤出了朝堂。
李亨上奏明皇,请求重新发出招贤令。上次明皇发出招贤令,希望从民间搜罗人才,精通一技者即可为国家所用,被李林甫以野无遗贤打发了。
现在李亨不想重用李林甫留下的那些人,就要广泛招纳民间的人才。在李林甫掌事时期被打压的那些人才终于看到了出路,纷纷找人举荐或自荐。李亨对这些人才的才干进行考核后,加以妥善任用。
李林甫一系的官员违反过国家律法的罪行都逐步被揭发,李亨挨个进行处理。安禄山等李林甫一力提拔的边将有犯案者依律处理,其他也逐步降级,尔后被人替代。李林甫之案对大唐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快在平稳的过渡中被消除。
李亨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英明果决,极为能干。在朝野间有了“贤太子”的赞誉。
半年之后,朝堂大定,大唐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盛世局面。朝中人才济济,君贤臣明。
这半年中,玉环每月初、十五都要招明皇的儿媳、孙媳和子孙辈的孩子入宫住几天,明皇跟玉环一起,也增加了很多与子孙辈相处的机会。明皇的子孙们也把这事作为一个桥梁积极与明皇沟通感情。孩子们喜欢跟玉环玩,也都很仰慕明皇这个曾经平息朝局动乱、开创了一代盛世的皇帝长辈。宫规法度不再能成为使皇家亲情淡漠的借口,高高的宫墙不再能阻住皇家的血脉亲情。
改变最大的是李亨。自从明皇将李林甫一案交给他处理,并在此事前后对他多有指点之后,李亨一改以往敏感多疑、谨慎隐忍的样子,每天都要来给明皇请安,得了些什么好玩意都第一个送到宫里,但凡遇到大事都要向明皇主动禀报,重要的朝臣任免都要经过明皇的允许。
明皇对他的关心爱护使得他自信起来,他现在可以毫无忌讳地在朝堂大展拳脚,但绝不会自作主张,该请示的地方都会主动请示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