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(6 / 8)
力不从心,有意培养新士,沈元歌所说的命好即在于此——沈兆麟今年应举的确赶上了好时候。
他于国事治策之事本就颇有见解,今早拾起前世记忆,对朝政更是洞若观火,来内阁的路上便将所有的事情都梳理了一遍,同袁衍的这番交谈一坐便到了深夜。
袁衍对这个年轻人大加赞赏,觉得朝中能士后继有人了,笑道:“若非你尚未及冠,头次应试,本官还真舍不得你官居翰林,委实屈才,不过年轻人当需历练,以你才能,今后岂又止步于一个翰林院呢?”
沈兆麟道:“小生所历尚浅,不过管窥之论而已,大人谬赞了。”
袁衍颔首,似是有些疲了,话锋一转:“你可知你这探花郎的名号是如何来的?”
沈兆麟唇角一抿,道:“大人想听小生说真心话?”
“那是自然。”
“廷试之后读卷的大人选出十本的策文呈交皇上,我们也要进殿面圣,钦定御批一甲三人,廷式当日小生不慎发热,策文的水平应当也受了影响,忝居前十已是侥幸,可面圣时未见陛下评点文卷,而是径直当面指定三鼎甲,是以小生猜测,这个名次,其实是为着皮相。”
袁衍似是不想他说的如此直白,微微一愣,旋即大笑道:“老夫喜欢你的坦率。探花郎要奉命游.行夸官,指选姿容英美者古来有之,不必放在心上。”
他这话不乏为皇帝的草率开脱的心思,沈兆麟笑笑:“既然已经身居庙堂,理当脚踏实地,怎敢继续凭借外表夺名,小生明白这个道理。”
袁衍颔首,他就是担忧年轻人性子浮躁,若因此事便以为只靠皮相便能步步青云,岂不坏事,现下看来,倒是能放心了。
他打量着这个后生,越看越满意,然想起他的家世,便不由得心生探究:“你是缮国公府的外孙。”
见沈兆麟应是,他又道:“两年前中山王曾携长姐前往府上拜访,你应当也见过,现下朝廷同中山之间局势紧张,可有见解?”
沈兆麟沉默了片刻:“小生的确见过王爷,而且印象颇深。中山王其人看似纨绔,实则野心勃勃,小生听闻玄甫之乱后老中山王一跃成为大昭最得势的藩王,如今的中山王是他唯一的儿子,亲手教养,又怎会耽于享乐,却像是伺机而动,小生鄙见,窃以为朝廷同中山的矛盾,解决之法人人皆知,只消壮大朝廷军力,再行削藩之策,君权固坚于臣,则下不敢动,冲突自然消弭,但真要实施,难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