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(1 / 5)
从杨梅林回来, 平溪村水车之事已有了定论。
水车位置还是要主要顾及村子大部分的田地, 至于田地实在偏僻、亩数又抵不上造水车银钱的少数村户,就从村中祭田里每年出些粮食, 算作没能用上水车的补偿。毕竟造水车的银钱是朝廷所出,没道理落下任何一个百姓。
当然有要自己出银钱造水车的,也是可以。
只是如今就两个工部员外郎能造水车,定是要在当地择工匠传授水车器造一事,他们私人要造要排到朝廷后头才行。
虽宋问和阿二也会造水车, 但宋问是主负责官员,不用上手。而阿二不是朝廷的人, 更不可能给朝廷办事。
这般一来,择匠人学水车之事,在平溪村造第一架水车时,就要将匠人安排妥当, 方能最快教导出头一批来。等头一批能造水车的工匠教出来了, 宋问他们也就能启程去其他地方了。
平溪村的木匠要学, 也是不拘的。此乃大利农事之举,当然是越多人会越好。
这些事, 宋问也直接丢给了少原县县令,毕竟是人家管辖之地, 人选上也少不得有些猫腻。宋问心里对那些弯弯绕绕明白着,只要不是太过分,都能教导。
这些事定下了,宋问将做杨梅酒一事与里正说了。这有杨梅的并不止平溪村一个村里, 可以说附近村子都有。依宋问的意思,让里正将周边村里的里正都叫上,他一并教了。
还有一个卖酒的事农籍是不能卖酒的,酒要交的税也高,但大理朝不拘农人自家酿些,自家喝。
故而宋问的意思是村里做了,要是想卖的,他都收了。当然朝廷命官也是不让从商的,这事宋问推给了萧略。萧略直接写信送往京城,让苟头接手这事。这边收杨梅酒,暂时交由阿大负责。
杨梅酒有杨梅捣烂后发酵的酿制法子,不过宋问要卖的不仅仅在酒上,还在外观上,卖个好看,卖个新鲜。所以他要做的杨梅酒是直接拿杨梅和糖直接浸泡到白酒里的法子,旨在保证杨梅酒成的时候,杨梅还是“鲜活”的。
白酒无色,杨梅浸泡后,会酝酿出淡淡的红,似有似无的。将杨梅酒倒入做工用料十分考究的酒杯里,浅浅的琼浆,里头浮一朵杨梅……
光想想,宋问就觉得财源广进指日可待!
宋问干脆问里正买了一坛子白酒和一坛子黄酒。白酒拿来酿杨梅就,要等里正通知了其他村里正,到时候再做。故而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